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治疗前短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性挽救性放射治疗、辅助化疗,随访治疗4年日常生活良好。
69岁男性,于年11月3日体检PSA19.02ng/mL,年11月10日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Ⅳ级,Gleason评分4+4=8;免疫组化:PS(+++),CK(H)(-),P63(-)。行ECT骨扫描未见异常。胸部CT检查未见肿瘤转移,消化系统彩超检查未见肿瘤转移。盆腔MRI检查(图1)提示前列腺占位。
图1:盆腔MRI前列腺病灶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规律口服降压药。
临床诊断:前列腺癌。
治疗过程
年11月18日开始口服比卡鲁胺片50mg,1次/日,抗雄激素,年11月22日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mg,每28日1次,去势治疗。
年1月9日,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4+5=9,大部分肿瘤细胞胞浆透明变性,部分区域见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前列腺左右侧尖部、体部及底部见癌累及,侵犯前列腺周围脂肪组织,神经侵犯(+),未见脉管癌栓。左右精囊腺组织见癌累及。肿瘤紧靠手术标本尿道切缘及边切缘。左右输精管切缘未见癌累及。诊断:前列腺癌术后(pT3bN0M0)Ⅲ期。
术后继续内分泌治疗,年2月5日及年3月10日复查PSA均0.01ng/mL,血清睾酮50ng/dL。年4月9日复查PSA0.ng/dL。年7月10日,复查PSA0.14ng/mL,盆腔MRI:①双侧精囊腺区异常信号,为术后局部复发待排;②盆腔内、所见肠系膜及双侧腹股沟区多个轻度肿大淋巴结;③所见左侧骼骨异常信号,转移瘤待排。体格检查未见盆骨压痛。
年7月27日至9月6日,行适形调强辅助放射治疗,处方剂量:原瘤床及转移淋巴结为69Gy/30f,盆腔淋巴结引流区为51Gy/30f。同步比卡鲁胺抗雄治疗、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去势治疗、唑来磷酸抗骨破坏等治疗。
年9月,放疗结束后复查CT(图2、图3)示前列腺病灶明显缩小,骨窗示左侧骼骨仍有破坏。
图2:治疗后盆腔CT骨窗
图3:治疗后盆腔CT
年12月3日,复查盆腔MRI(图4、图5):①双侧精囊腺区异常信号,为术后改变可能;②盆腔内、所见肠系膜及双侧腹股沟区多个轻度肿大淋巴结;③所见左侧骼骨异常信号,为转移瘤,与旧片比较范围稍增大。
图4:治疗后盆腔磁共振
图5:治疗盆腔磁共振
年11月5日至年1月5日查PSA均0.ng/mL,血清睾酮50ng/dL。为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年1月22日行“多西他赛mg"方案化疗1周期。由于患者化疗后胃肠道症状明显,无法耐受化疗。继续比卡鲁胺片50mg口服,1次/日抗雄治疗、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3.6mg皮下注射每4周1次去势治疗、唑来磷酸抗骨破坏等治疗。
年2月5日至年6月7日,查PSA均0.ng/mL,血清睾酮50ng/dL。考虑内分泌治疗2年余,PSA控制良好,故于年2月停止比卡鲁胺片内分泌治疗。年6月30日行PSA示0.ng/mL,行睾酮示33.11ng/dL。年8月22日行PSA示0.ng/mL,行睾酮示19.32ng/dL。目前自觉乏力、潮热、盗汗症状,但日常生活自理。
(1)患者在术前进行了短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既往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个月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能够降低手术切缘阳性率,但是并不能降低术后的PSA复发率。将内分泌治疗的时间延长至8个月,虽然切缘阳性率进一步降低,但仍然不能改善生化复发率。因此,目前的指南均不推荐在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2)该患者术后病理分期pT3bN0M0,术中安全边界不够,Gleason评分9,都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指征,另外,该患者术后PSA未降至测不出水平,也有挽救放射治疗指征,因此,术后应尽早开始放射治疗。术后7个月肿瘤进展,可能与这些高危因素有关。辅助放射治疗适应证:术后pT3~pT4,或切缘阳性,或Gleason评分为8~10分。挽救放射治疗适应证:术后PSA未降至测不出水平,或生化复发。
本文引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前列腺癌病例精解》
主编:傅志超,程惠华
戳“阅读原文”微店购书!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