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两期A股最狠的套路,小伙伴们反响热烈,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赚快钱一直是个高风险的事情,前仆后继者追逐着利益诱惑,游走于道德和法律的边缘。悬崖勒马者少有,万劫不复者居多。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中考古,发现“A股最快赚钱的套路都在证监会的处罚里”。违法乱纪只为利,灰飞烟灭难称雄!重温这些枭雄人物最狠的套路,经常研读对投资合规有巨大助益。有小伙伴建议讲讲市值管理的套路,本篇就选个经典的案例,梅花生物。市值管理虽然最后玩砸了被捉住,但对理解操纵股价套路是有帮助的。
创始人姓孟还是姓王
梅花集团创始人叫孟庆山,年出生于河北霸州。孟老板成长在红旗下,人生经历丰富。在创立梅花集团之前,他在体制内工作多年,其中廊坊商业局工作十年,后来担任廊坊某木材公司经理,也工作了七年。到了四十岁不惑之年,才敢放弃体制内工作下海经商。经过多年打拼后,五十四岁时候,他才创立了梅花集团,把主业定位在味精的生产制造。其后,梅花集团在白山、通辽等地快速扩张产能,成为全球味精产能老大。年成功借壳上市,孟老板带领家族成员开启了辉煌人生,家族财富曾一度超过75亿人民币。回看人生经历,孟老板应当属于四平八稳的类型。
孟老板家族香火兴旺,育有一子三女,分别是王爱忠、王爱军,王爱玲,王爱娣,老孟起名那是相当主旋律。聪明的小伙伴你一定会问,孟老板儿女为啥子不姓孟?难道孟老板跟康美的马老板一样是倒插门女婿?别意淫啦,两人差别很大。孟老板其实不姓孟,而原本姓王。他幼时随母亲改嫁到孟家,从继父改姓了孟。成功后为了不忘本,他让四个儿女改姓王,而自己却仍然保留孟姓。从这番操作可见孟老板性格特点:老成谋国且重视名誉,即显示了对继父家养育恩情的认可,也让儿女们认祖归宗。估计跟长期的体制内工作经历有关,其做事可谓是滴水不漏,跟康美马老板那种无所不用其极的草台,差别还是很大的。
有河北坊间知情人士风评其家族成员,大儿子王爱民性格忠厚老实,大闺女王爱军果敢干练最像父亲,也继承了集团的领导岗位。另外两个闺女都性格低调沉稳,一直在梅花集团的财务部,处理内勤工作,极少在外公开露面。梅花集团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啥叫典型呢?简单讲就是关键位置基本都是宗族亲属。小智根据公开资料理出来的信息,给小伙伴们观摩学习一下。梅花集团高管中:王洪山是孟老板的堂弟、杨维永是孟老板的妻弟、杨维英是孟老板妻妹、蔡文强是三女配偶、何君次女配偶、杨慧兴也是妻子的娘家亲戚。其中何君最为出彩,虽然学历大专在A股上市公司高管中不算高,但能力极为出众,梅花集团对外大投资中基本都有他的身影。后面也会提到,何君在梅花集团通辽的业务拓展立下汗马功劳。
小智对梅花集团的未来相当看好,其基本走入了正确的家族企业道路,达到百年老店的国际先进水准。纵观全球的企业传承,但凡只传给儿子的,企业基本不会超过三代就败光了,就是咱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因为优秀的“企业家”必然是双商优秀,情商智商双高!情商还能由社会阅历塑造,而智商这个东西是后天无法提升的,先天遗传又极其不稳定。比如父母都是清华北大超高智商教授,而下一代是父母一样优秀或者智商平平普通人,概率基本相当。现实操作中大概率是后者。所以对大家族来说,后代子弟成材率实在是低的令人发指,再显赫的世家也要面对传宗接代的“魔咒”。但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社会进化出来了两个对应的套路体系:多生儿子和多娶儿子。前者是咱们各朝各代采用的,多娶老婆多生,然后整来全国最好的老师教,从中选最好的继位,这个套路体系在清朝达到了顶峰,但越往后的皇帝其实越平庸。历代生娃最生猛的康熙皇帝也才几十个儿子,里面精选选出来了雍正皇帝,也算是很能厉害的。但康熙平三藩干沙俄征服准格尔那个劲头,到了道光身上就基本找不到了。第二套路海外用得多,尤其是日本。简单说就是多生女儿,然后从企业内给女儿选最好的女婿,婚后直接让女婿改换门庭跟自己姓。咱们国内在乎血统纯正,所以一般不接受继子或者女婿接班,日本一般不讲究这个,女婿接班也就诞生了很多百年老店。女婿不需要自己培养,基本是捡现成,只要女儿不太差,就可以直接在已被社会验证的男青年中选,娶儿子这个套路就具备了绝对优势,保证继任者都是双商高的大咖。从梅花集团发展看,孟老板三个女婿都是企业经营的猛人,所以企业传承算是基本实现了,长期看发展差不了。
梅花集团的快速发展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最早由德国的雷特豪于年在小麦的面筋中首次分离获得,也许因为德国人对“吃”不太重视,谷氨酸未能大规模在食品行业应用。年日本工程师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发现谷氨酸的钠化合物具有鲜味。到年,日本开始生产以谷氨酸钠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味之素”,一经销售就取得了空前成功。中国于年由吴蕴初开始生产味精,但建国后,国家对味精一直都有食用限制,主要由于婴儿不能很好代谢,保守的认为对儿童发育也有一定影响,但其实并没有。到年,终于科学证明味精成分对人类没有任何危害。既然国家说没问题,我们又是好吃的民族,我国味精生产就开挂一样发展,马上碾压日本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老大。在年味精产量就达全球70%以上,而梅花味精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原本我国味精生产企业约家,历经惨烈的竞争,大多数味精企业都退出了市场。而后梅花又在通辽、白山等地不断扩产,推动国家限产10万吨以下的味精企业,终于行业进入寡头模式,成为产能大咖们的游戏。
作为味精行业龙头企业,梅花集团从年成立开始就专注于味精生产,业务极其聚焦。通过引进日本发酵技术碾压同业,快速成为行业老大。孟老板也不再满足于低调赚钱,于年,与五洲明珠达成协议,以新增股份方式并购五洲集团。自此,梅花集团实现资本跨越,借壳五洲明珠登录A股,把主营业务由电力设备生产及销售,整体变更为味精、氨基酸等产品生产及销售,梅花集团成为中国味精第一股。其创始人孟庆山成为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家族财富爆表。从40岁离开体制下海创业,经过23年,孟老板带领他的家族终于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个家族之一。
这里插几句,我们国家对资本市场态度原来比较保守,宁可慢也不要犯错。想在A股上市曾经非常非常非常难,比经营好一家企业更难。优秀企业想上市?你先排队吧,排队时间太长了,青葱少年都给你整成油腻大叔。所以上市资格,也就是“壳”成了稀缺资源。很多着急的老板就不得不走捷径,“借壳上市”。通常套路是找经营不善的企业收购一个“壳”,然后把自己业务注入进去,像梅花一样改名改主业,最后让市场重新估价。但每个壳资源都有自己的特性,债务关系、劳资关系、所有权关系等等,故而无法统一定价。价格从十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不等,完全是一山一风景、一水一世界。买卖壳资源也不能打广告,操作就基本靠中间人跑关系,所以又诞生了一群寄生虫中介或FA,游走于各个上市公司老板中间,靠信息差到处吸血。但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国家逐渐松绑资本市场手脚,上市IPO策略从“严进宽出”变为“宽进严出”,上市难度降低了几个数量级,反正新股就给你哐哐的发;退市处罚力度同时增加了几个数量级,一年退市的企业比过往十年都多。壳资源价值也就大幅下降了,能打的企业很容易上市,买壳反而是脱了裤子放屁;不能打的弄个壳也没啥用,上去也是僵尸股。
孟老板的成功几乎没有半点侥幸,完全是实力说话。不仅仅从国内的味精行业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行业大哥大,更是在国际上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对我国的某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认定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对此产品征收15.09%至.07%反倾销关税的反倾销税。老美行为强硬不讲道理,而梅花生物刚好也向美国销售此类产品。梅花非但没有怂,还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打回去,直接向美国商务部上诉。经过几年抗诉,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较终裁定,认为梅花集团没有销售过低于正常价格的产品,不存在倾销行为,不正对梅花集团征收反倾销税。用姜文的话讲,梅花生物就属于能站着挣钱的真豪杰。跟大美商务部交手也不落下风。
但就是这样的真豪杰也有肮脏的小手段。前面提过,梅花集团在通辽投资巨大,是集团主要的生产地。孟老板为业务发展顺利,就打起了通辽父母官的主意,通过行贿通辽领导干部获得利益。检察机关查明,年至年,孟老板通过像通辽市严区长行贿20万股原始股,获得税务部门办理企业退税、处理环保部门行政处罚等事项上的帮助。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市场价值超过50万元。而严区长竟然还自掏腰包55万元人民币,主动购买了梅花味精55万股原始股,后续获利超过万元。这个严区长之后平步青云,竟然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局厅级干部,直到被逮捕前仍然在大肆敛财。整个操作过程虽由孟老板主导,但具体执行都由其女婿何君操作。小伙伴们看到了吧,有个给力的好女婿,对业务有多么大的助益。而最牛逼的是,何区长事发后供述全部过程,孟老板女婿何君竟能被免于起诉,根据的是刑法条的第二款。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听听罗翔老师的刑法课。简单讲就是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国家本着慈悲情不予判刑。而条件必须是自首、立功、未成年人犯罪、中止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小伙伴们就有理由猜测,孟老板和女婿何君要么是被何区长威胁索贿,要么是主动举报了何区长,才能获得免于处罚。无论哪样,孟老板都有案底了,道德上有瑕疵就都适合继续作为上市董事长了。这时候环视家族的一众亲属,只有大女儿能够扛起大梁
虽然有一些行贿的瑕疵,梅花生物的业务还是比较好的,股价虽有波动,但也没有伤筋动骨,按照稳扎稳打的风格,恢复往日味精第一股的雄风只是时间问题。孟老板虽然闲下来了,养养鱼溜溜鸟,打打太极带带孙辈,其实也挺好的。但人其实是闲不住的,尤其是孟老板这种白手起家的大咖,这一闲下来就要出大问题。
市值管理,操纵股价自家公司套利
年梅花生物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在定价上出了问题,希望每股定价高于同期股价。为啥呢?一句话:老板不服输。梅花靠产品打遍寰宇内外,企业经营自然是绝顶高手。但资本市场完全是另一个维度,企业经营的绝顶武功瞬间变成了三脚猫功夫。孟老板自然是不服输的,天真地认为一个领域的成功可以无缝克隆到新领域。“我能行”,这是几乎是一个魔咒,是老一辈企业家的特有执念。资本市场极度血腥残酷,如同三体里的黑森林,会最大化地放大人性中恶的一面。这些个自信的企业家,轻者碰得头破血流,愿赌服输的退出;重者失去辛苦半生积攒的事业,甚至锒铛入狱,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资本市场的屠刀对最善良的灵魂都毫无怜悯之心。引用三体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评价:“生存的最大障碍不是弱小和无知,而是傲慢”。
为了确保非公开发行成功、不亏钱,孟老板想到了“市值管理”的套路。从这一刻起,资本屠刀已然举起。孟安排董事会秘书杨慧兴与两家私募信托商定做市拉升股价,两家私募名字就不提了,新闻挺多的,感兴趣的大家自己查,不感兴趣也不影响理解套路。计划其实挺简单的,就是由私募信托参与梅花生物的股票非公开发行,然后孟老板个人提供担保。简单说就是让私募买自家股票托市,如果亏钱了,孟老板以个人财富做补偿。私募干这个轻车熟路了,马上就成立了一个信托计划,叫做慧智8号。私募干活就是给力,名字都给足了董秘杨慧兴面子。按照规矩,孟老板是要出一些钱的,风险自然是分担的人越多越好。于是孟找了廊坊一家本土的建筑公司,认购了慧智8号份额万元,算是纳了投名状。这时候私募还在整活,要求孟老板拿出1.1亿股梅花生物的股票,作为收益保底的质押,承诺保证本金和12.5%的年化收益。从这里看,资本完全把孟老板绑死了。孟老板用个人财富给一起做市的私募保底,不得不说他是个老实人啊。
这个慧智8号拿了孟老板的保证金后,继续整活,又包了一层皮把自己保护起来。咋弄的呢?委托某基金公司设立了一个资产管理计划,作为参与梅花生物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主体。虽然给一些中介费,但孟老板和私募都完全合规了,至少从表面看是合规的。该资产管理计划屁颠屁颠的找到梅花生物,说:“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以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我要投资你,给你6.9个亿,买你1.1亿股”。细心小伙伴你一定发现了,这个奶奶资管计划买的股票数,刚好跟孟老板拿出来作保的股票一样多。资本是最精明的,不但收了孟老板多万,还拿了同等的股票作保证,从前到后没有任何风险。而这多万其实就是私募的收益,相当于提前把利润收了,双保险啊。
到了年,信托产品到期了,那肯定要赎回。结果梅花生物的股价操蛋了,没涨啊!私募肯定是不干的,找到老孟说,咱们有合同啊,你看咋办吧,反正我私募是不能亏钱的。孟老板这时候如果愿赌服输,既然签了押画了保,赔点钱也就完了。但偏偏不认输,觉得自己还能行。不知道是谁给出了个损招,让孟老板再搞了一个资管产品并承诺更高的收益,把原来的资管计划收购了,这样就不用马上赔钱了,相当于变相延长信托计划到期期限。至少年就不用赔钱给私募。
可股价问题还是没解决,如果不把股价推起来,新设立的资管到期还是要赔钱出去,而且利滚利损失比之前更大。这个时候家族企业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反正都是一家人,孟老板作为家长亏了钱,亲戚们不能坐视不管对不对?大家都是靠孟老板发达的,那必须都得帮忙对不对?经过家里一顿商量,弄出来第三轮骚操作。方案比较败家,孟老板安排梅花生物的二股东胡总去找到广发证券,搞了一个基金托市,专门购入梅花生物,造成基金增持主力拉升等等假象,吸引韭菜们跟进接盘。基金名字起得挺好,叫“增稳2号”。但只拿自己钱拉升股价还是不够啊,必须有人一起唱多造势才行。根据证监会纰漏,胡总神通广大,又找到长城证券,要求研究员一起下场搓汤圆,给出份报告是正面信息就行。长城证券是老江湖了,也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就安排个兄弟叫陈鹏负责这个事。陈老兄文采卓越,想象力丰富,大笔一挥写成“上半年量价齐升,看好味精走势”,强烈推荐买入“梅花生物”。翻了半天,终于找到长城证券年研报,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带小伙伴们一起来欣赏陈鹏分析师的大作,“公司股价近期大幅波动,使得公司目前股票市值不能完全反映公司价值,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对目前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公司股东胡继军先生计划未来六个月之内(自年7月9日起)通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增持3.6亿元的梅花生物普通股股票。股东增持表明公司目前价值低估,股东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
与此同时,家族的家人们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找了好多其他券商来助力,什么财富证券、中信建投、华创证券、西南证券、齐鲁证券等等,反正就是一拥而上发布类似研究报告。一家说好,韭菜们不信,大家一起说总就有点信任度了吧?小伙伴你自己看吧。星级分析师一大堆,好多仍然活跃在“创造研报”的伟大事业中。小伙伴们自行避雷就好了。
一堆分析师对号入座吧
研报一波连一波,韭菜们终于动起来了,年6月至7月初,“梅花生物”股价基本维持在信托资管计划退出成本之上,董秘就多次催促信托卖出持有的“梅花生物”,以便解除孟老板的补偿和担保责任。随着前述业绩预增、二股东胡总增持以及设立员工持股计划三项利好信息的发布,“梅花生物”股价迎来了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截至年7月14日,“梅花生物”收盘价8.82元/股。过了两个交易日,杨董秘又操控“增稳2号”连续3个交易日在二级市场增持“梅花生物”,合计买入0多万股,然后还骚操作的自愿性披露了胡某军增持进展情况的公告。到年7月22日,在家人们和分析师们的努力之下,终于给“梅花生物”干到了9.99元/股。然后信投资管计划开始通过连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分别减持“梅花生物”,据查,连续竞价卖出均价为10元/股,大宗交易卖出均价为9.76元/股。
减持后,“梅花生物”股价再次下挫到8.79元/股。杨董秘再次操控“增稳2号”连续3个交易日增持“梅花生物”,买入股数多万股,然后再自愿性披露了胡某军的增持进展,把股价推高超过10元/股。信托资管继续进行减持,卖出均价10元/股。如此这般操作,截至年8月12日,信托资管终于把持有的1.1亿股“梅花生物”全部清空,且减持均价为10.10元/股,与杨董秘和私募信托资管约定价格基本一致。安在孟老板身上的一颗大雷算是终于解套了。受梅花生物发布的利好消息以及二股东胡总增持的影响,年7月~8月12日,短短十几个交易日中,“梅花生物”股价直接给从6.03元拉涨到10.34元,增幅71.48%。而同期,上证指数增幅是10.81%;中信一级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增幅19.38%;申万一级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增幅14.07%,“梅花生物”股价增幅普遍偏离行业指数50%以上。
家人们为了给孟老板解套,手里收了一堆梅花生物的股票,本来也没计划长期持有,既然目的达成了,就都放掉吧。从年8月13日开始,先发布拟终止重组利空消息,并停牌至年9月1日。自年9月2日复牌时起,家人们开始批量减持,梅花生物连续多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停,跌停板收于7.98元/股,跌幅达22.82%。而期间上证指数上涨2.41%;中信一级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上涨1.03%;申万一级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上涨1.11%。一通操作异常终于进入证监会的雷达。
这一拉一放之间,不但给孟老板解套了,让私募信托资管赚了12%走人,竟然通过股价还赚了多万。按照证监会纰漏,以年7月8日(操纵行为开始日的前一日)为基准日,以该日“梅花生物”二级市场收盘价格为基准价格计算孟庆山、杨慧兴二人违法所得。通过信托资管收益为孟庆山、杨慧兴的违法所得额,共计,,.83元。托市的增稳2号(胡某军)证券账户用了将近5年时间,才将此前买入的“梅花生物”全部卖出,实际亏损,,.99元。两相抵扣,孟老板违法所得为多万元。老板吃到肉,家人们自然也有好处,尤其是杨董秘出谋划策、劳苦功高,不但私募解套,竟然还有盈利。孟老板大手一挥直接给杨董秘分了万元,自家亲戚们,当然不能见外。不得不说一句乖乖了不得,士绅们赚钱果然厉害。想起让子弹飞的台词:“士绅们的钱原数奉还,我们分百姓那点刀乐(dollar)”。哎,现实果然比戏剧更精彩。
证监会在调查后,公布的处罚。“孟庆山作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不顾市场状况和监管层相关号召,利用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地位,操控上市公司信息发布节奏,并将监管层关于维护市场稳定的相关要求作为推动其他股东增持以方便自己减持股票的工具,操纵“梅花生物”股价,连续、集中、高位减持股票,违法行为恶劣,情节较为严重;杨慧兴作为时任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具体负责违法行为的实施,情节严重。我会对孟庆山、杨慧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倍罚款,并对二人分别处以十年市场禁入措施、三年市场禁入措施符合“过罚相当”原则。综上,我对当事人请求从轻、减轻处罚的陈述申辩意见不予采纳。
综上,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年《证券法》第二百三十三条和《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证监会令第号)第五条的规定,我会决定:对孟庆山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杨慧兴采取三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自我会宣布决定之日起,在禁入期间内,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年11月2日,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时任梅花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花生物)董事会秘书杨某某及时任梅花生物董事长孟某某共同实施了操纵“梅花生物”股价的违法行为,没收孟某某、杨某某违法所得万余元,并处以1.6亿余元罚款,罚没金额超过2亿元,其中涉及杨董秘的罚没金额为1亿余元。
事情到这里其实可以告一段落。几个人交了罚款,梅花也换了管理团队继续经营呗,亿万富豪的日子又不能不能过。但杨董秘就是不服,竟然对证监会的处罚表示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当然被证监会驳回了。杨继续头铁到底,年4月正式像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首例证券行政处罚案件,创了国内先河。目前还在审理中。交易链条证据完整,杨董秘想逃离处罚基本没可能。估计是心理憋着一口气,同样套路那么多人用,凭啥我被处罚,不知道最后赌气会不会拉几个人下水,嘿嘿。
透过梅花生物的套路看,说要把股价做“操纵”拢共分几步:
1找打手。通常是大股东私人掏钱掏股份作保,让信托、私募或者小型公募基金接股票做市。打手们是很凶残的,但也怕大股东提裤子跑路,现在不流行压儿子做人质了,所以大股东必须掏钱作保。在梅花生物操作中,孟老板自己拿出1.1亿股作保,后来又让二股东掏钱给广发搞增稳基金,定向买入自家股票;
2吹拉弹唱。资金是不会躺在账上睡觉的,一旦到位就有成本产生。主角们上台拉股价了,吹拉弹唱的一众宵小们就得玩命吹捧,各种研报、媒体报道、大V、股票分析群等都是成果物。分析师们吹拉弹唱活的活不差,老板不能白嫖,也是要给些彩头的。梅花生物从15年6月开始拉到至少8家主流券商分析师,给与买入评价;
3接盘侠到位。主力资金到位,股价快速拉升,研报一波波发出来,总会有韭菜坐不住,要去碰碰运气,觉得自己是上帝眷顾的幸运儿。少部分跑得快能吃到些剩饭,大多数都最后成了接盘侠。梅花的套路看,孟老板做人算比较实在,让二股东做了最大的接盘侠,用了四年才减持完,亏了大几千万。
尾声
梅花集团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为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企业,一路来历经磨难可谓是创业维艰。面对国内上百家同业竞争,一路可谓是尸山血海,最终能成为行业老大;贪腐书记索贿也能以柔克刚,最终在通辽的业务毫发无损;跟老美商务部硬钢反倾销官司3年,是一战成名立威。创始人花甲之年奋战在一线,此等勤奋是我等创业者的楷模,是要尊称一声孟前辈的。但作为梅花生物实控人操控股价,可谓监守自盗,其行为是投资者所不齿的。一众券商发布虚假报告、为关联人开立证券产品,不仅没做好守门员,反而知法犯法助纣为虐,更为投资者所憎恶。这也是投资者们对券商信任越来越低的原因所在。
小智比较认可《经济发展理论》对企业家的定义:(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在任何社会框架下,优秀的企业家都属于稀有物种,会为全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孟前辈经历创业辉煌之后,背离了初心,甚至放弃企业经营创新沉迷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套利。但资本这个猛兽无情且贪婪,几乎反身吞噬了他。让企业家们专注在实业创新,与资本市场保持适度距离,让资本回归到服务实业的属性,对企业家对全社会都是好事。近年来,我看到国家在大力驱赶资本远离民生行业,通过立法等手段更严格监管资本非法获利,也应有制约资本的考量。
最后,孟前辈岁将古稀之年,如能及时交班给家族后代,膝下弄孙享天伦之乐,会是一种不错的人生选择。联想本月双汇发展的父子情仇,甚至闹出“父子因某女子对簿公堂”的荒唐大案,总归是被欲望所累。智者说:“绝巧弃利,为欲望所驱使,但不为欲望所控制,这才是智者所为。”
全文完,喜欢的话点个赞吧!
华齐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