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作品专场
8月25日21:00开拍
▼
▲
图录号
吴湖帆(~)枯木竹石图
水墨纸本立轴
年
92.5×44.5cm
RMB:,-,
▲
图录号
王鉴(~)仿古山水册
(《麓云楼书画记略》著录)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册页(十页)
年
29×21.5cm×10
RMB:80,-,
著录:《麓云楼书画记略》,[清]汪士元,清刻本。
▲
图录号
张照(~)行书赵孟頫诗
纸本镜片
97×49cm
无底价
同一上款近现代书画作品专场8月26日20:00开拍
▼▲
图录号12
赵少昂(~)红花图(有出版)
设色纸本?镜片
37.5×30cm
RMB:5,-8,
出版:《赵少昂诗书画集》P,广州岳雪楼书局有限公司,年。
说明:第11号至14号拍品为同一藏家友情提供。
▲
图录号16
应野平(~)?草书毛主席词
纸本镜片
年
99×54cm
RMB:15,-25,
说明:第15号至16号拍品为同一上款。
▲
图录号
王个簃(~)春暖花开
设色纸本画心
年
96×45cm
RMB:10,-15,
说明:第号至号拍品为同一藏家友情提供。
当代名家书画专场
8月26日21:00开拍
▼
▲
图录号
徐乐乐(~)喻慧(~)秦艾(~)刘琦(~)等书画合册
纸本·水墨纸本册页(共十九页)
年
59.5×45cm×19
RMB:28,-40,
▲
图录号
陈佩秋(~)行书贺知章诗
纸本镜片
98×52cm
RMB:15,-25,
▲
图录号
童中焘(~)雨霁图
设色纸本画心
69×38.5cm
RMB:60,-80,
说明:委托人直接得自上款人本人。
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8月25日20:00开拍
▼▲
图录号
胡则丰[近代]吴曾善(~)
吴梅(~)等
为姚恂如作成扇二种
设色纸本·纸本成扇(二帧)
51×17cm;50×17.5cm
RMB:28,-40,
说明:姚恂如上款。委托人直接得自上款人家属。
上款简介:姚恂如(~),名宝琛,长洲相城(今江苏苏州)人,与吴梅先辈吉云公系世交。
▲
图录号
贺天健(~)袁天庚[近代]
仕女泛舟·满庭春色(有出版)
设色纸本成扇
52×19.5cm
RMB:18,-30,
出版:《中国现当代扇画精选集》P1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
图录号
王文治(~2)节临兰亭集序
纸本扇页
51×17cm
RMB:12,-20,
近现代名人手迹暨三宁斋旧藏专场
8月26日21:00开拍
▼
▲图录号16张大千(~)、何海霞(~)致萧允中信札及题签纸本镜片(二帧)、年作44.5×32.5cm(镜片尺寸);32.5×22cm(镜片尺寸)RMB:30,-60,出版:《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集》P,文物出版社,年。说明:大风堂弟子萧允中上款。此为张大千年11月5日信札一通,附实寄封。封上并有张大千完整落款。信件内容与西泠春拍号拍品首尾相连。信件作于上海,其时张氏正准备南下香港办展。信中谈及向二爷、何八爷,亦见于张氏其他信中。另有何海霞题签一页。何、萧均为张大千弟子。上款简介:萧允中(~),北京人,书画家。张大千弟子,张赐名佛存。原为琉璃厂学徒,与何海霞、田世光等一同向张大千学画,与齐白石、徐悲鸿等同游。建国后为宁夏书协会会员、灵武市书协主席。▲
图录号09
黄炎培(~)致姜文熙
有关北伐战争及近状的诗札
信笺一通二页
年6月29日作
27.5×17cm×2
无底价
著录:《黄炎培日记(第3卷).8-.5》P7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整理,华文出版社,年。说明:姜文熙上款。此为黄炎培论北伐战争及近状的信札,含自作《宿雨》诗五首,表达对战火连天致百姓流离失所和民生经济混乱的惆怅之情,充分记录黄氏忧国忧民的情怀,时在年6月29日。诗作见载于黄炎培年6月12日日记。信中所及“战云北移,京津幸免糜烂”,指两个月前蒋介石宣布开始第二次北伐,“皇姑屯事件”张作霖暴毙,奉系被迫撤回关外,阎锡山鸠占鹊巢入驻北京,北洋军阀政府土崩瓦解一事。“弟于名之一字,向时不求亦不避,今后当采逃名而不绝世主义”,则概括了黄炎培一生所贯彻的为人处世哲学,不论革命、办学、从政,着力实干而不慕虚名。信中还言及黄氏在年在上海所创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后发展成为中华职业学校,当时他正为社中事务奔波。所及瞿邵衡乃著名妇产科专家,沈志坚则是上海福州路新中国书局编辑。字里行间黄氏除对在北平工作的姜体仁表达关心外,还告知自己和家中近况,可知数月后他将出游印度,长子黄方刚、次子黄敬武将归国,女儿则在金陵大学就读。上款简介:姜文熙(~),字体仁,上海人,著名医生。天津北洋医学堂毕业,为中国最早就学西医的第2班学生。清末在保定首创马医学堂,任监督。入民国后为军医司司长、北京市卫生局局长、协和医学院中文部主任。建国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好收藏,与陈半丁、尚小云等过从甚密。▲
图录号06
郑文焯(~)致吴重憙有关吴云藏印及印谱出售的信札
信笺一通二页
25×14.5cm×2
无底价
说明:吴重憙上款。郑文焯此信,为吴云之子出售吴氏藏印和印谱,以及请求“于总局文案位置一席”而作。所及退楼为吴云;吴氏子,或指吴承璐。据信可知,郑文焯将吴家出售藏品事转告吴重憙。其时,郑氏生活困顿,仅靠卖画为生,是以其吴氏为谋生计。郑文焯、吴重憙二人系故交,且均对金石学富有研究之趣。郑文焯曾以潘祖荫所藏《好太王碑》初期双钩本为研究底本,吴氏为之作跋。信中则有郑氏告以吴氏吴云旧藏印谱及印章亟欲销脱之事。
上款简介:吴重憙(~),字仲怿,又字仲怡、仲饴,号蓼舸、石莲,晚号石莲老人。广东海丰人。同治元年中举人。历任河南陈州知府、开封知府,福建按察使,江宁、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江西巡抚,河南巡抚等职。解职后,闲居天津,闭门谢客,编辑印行《吴氏文存》《吴氏诗存》《世德录》等。
外国名人手迹专场
8月26日19:30开拍
▼
▲
图录号
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5~)畅想科学未来的诗稿
文稿一页
约年作
20.5×13cm
RMB:28,-40,
参阅:《每八日晨刊(第27册)·安徒生诞辰週年特别合刊》P、、、,《每八日晨刊》杂志社编,.Hver8.Dagno.27ontheyearsforthebirthofH.C.Andersen,p、,,,.说明:“电磁学之父”奥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上款。此为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亲笔诗稿,通篇丹麦语写作,署有本款“H.C.Andersen”。诗中歌颂了奥斯特对未知科学领域孜孜不倦的求索,以及对物理学(电磁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诗人欲以此诗纪念二人的友谊,可惜此后不久逾一年奥斯特即逝世。致奥斯特另一诗稿出版于年的丹麦杂志《每八日晨刊(第27册)·安徒生诞辰週年特别合刊》上,可与本诗稿相比较。写此诗时是安徒生的创作高峰期,著有童话剧《梦神》和文集《在瑞典》,语言和本诗较类似。奥斯特是安徒生最为亲密的友人之一,他曾称对方是自己“最热爱的一个人”。16岁的安徒生在父亲逝世、母亲改嫁后,隻身赴丹麦首都追求文学理想,与44岁的奥斯特相识,当时后者早已因发现电磁效应而享誉全球。此后不久,安徒生每週都会去奥斯特处作客,且奉上诗作,即使在主人逝世后亦如此。年,安徒生考取哥本哈根大学时,奥斯特是主考官之一,故二人亦师亦友,互以“大小汉斯·克里斯蒂安”相称。安徒生创作了大量以奥斯特一家为原型的文学作品,年出版的童话《两兄弟》中的主人公便基于奥斯特和其兄法学家安德斯·桑多。奥斯特一生痛恨迷信,崇尚科学,这一特质亦流转于安徒生作品中。上款简介:汉斯·克利斯蒂安·奥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出生于丹麦兰格朗岛鲁德乔宾,物理学家、化学家。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繫。年发现电流对磁鍼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以《关于磁鍼上电衝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对欧洲物理学界产生极大震动,开闢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年最先提出光与电磁之间联繫的思想。年对液体和气体的压缩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年提炼出铝。曾任哥本哈根物理学教授、丹麦皇家学会常务秘书、哥本哈根工学院院长。年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协会建立“奥斯特奖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年以“奥斯特”命名CGS单位制中的磁场强度单位。▲图录号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晚年有关获赠生日礼物的亲笔信信笺一通一页年作21×10cmRMB:20,-40,说明:“相对论”的创立者、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在这一晚年年3月12日致友人达曼夫人(Mr.sRuthEdithDammann)的亲笔信中提及收到对方所赠的万花筒生日礼物,且对这一新奇玩具爱不释手,展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童真无邪的一面。他写道“非常感谢您的生日礼物。我不得不承认我现在整天沉迷盯着(万花筒里)时刻变换着的星星花样图形,无心他事。”此信通篇德语,信末署有作者本款“A.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当时,上款人达曼夫人因纳粹迫害犹太人,而在二战期间流亡至纽约,与爱因斯坦在美结识。早在年爱因斯坦生日时,她就赠来智力游戏“猪圈”。年的生日礼物则是万花筒,此信寄出后不久的3月31日,爱因斯坦再追加一信,重申自己对万花筒的痴迷,“它现在就摆在我的书桌上,我坐在那儿工作室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向里面瞅上几眼”。随附年恩斯特·哈斯(ErnstHaas)摄爱因斯坦端坐在书桌前的肖像照一帧,可见到达曼夫人所赠的万花筒。作此信前的2月13日,爱因斯坦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3月18日则签署遗嘱上签字盖章。4月份则发表《关于广义引力论》。▲图录号瓦格纳(RichardWagner,~)晚年亲笔信信笺一张一页(附证书)年6月23日作21.5×14cmRMB:18,-30,说明:瓦格纳是歌剧大师,也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不仅是近代至现代音乐发展的关键性人物,也影响了多种舞台艺术的发展。此为瓦格纳亲笔信一通,作于年,附证书,品相良好。年是瓦格纳音乐生涯极其重要的一年。年8月,《尼伯龙根指环》在德国拜罗伊特首演。这部恢弘巨制自年起就开始创作,直至年才得以完成,耗时26年,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堪称史诗。据说,拜罗伊特剧院就是为了上演《指环》特地修建,上演之初,当地更是因为人群爆满而产生了食物紧缺的现象。收获名声的同时,瓦格纳开始了其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的编写,即在年,瓦格纳完成了《帕西法尔》的脚本工作。古籍碑帖美术文献专场
8月26日19:00开拍
▼
▲
图录号
吴湖帆签赠本《梅景书屋画集》
民国二十九年()吴氏梅景书屋彩色珂罗版初版
数量:1册
材质:机器纸
开本:38×26.5cm
无底价
提要:是册封面印有叶恭绰题名,前附序文、传略,内收吴湖帆、潘静淑夫妇画作《层崖积翠图》、《冰盘花果图》、《万壑松风图》等计16幅,末刊潘博山跋。是为研究吴湖帆、潘静淑夫妇画作风格之早期详实出版物。是书开本宏大,彩色印制,扉页有吴湖帆墨笔题赠:“伯嘉先生惠存,卅四年九月吴湖帆赠”。李伯嘉,民国著名出版家,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图录号
御府藏贺知章书孝经拓本
旧拓本纸本
1函1册16开
开本:32.3×16.3cm
无底价
提要:贺知章《孝经》草书原迹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本卷以草书写“孝经”,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字,无署款。据卷末小楷款识“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之作,北宋《宣和书谱》中亦著录有贺知章所书《孝经》。《孝经》通篇略取隶意,融入章草,气息高古;其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贺知章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历来为文人学者所称誉。该作品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于皇室。此拍品为日本刻手所刻唐代贺知章书孝经拓本,刻者如实反映原作的风貌,丝丝入微,同墨迹本相映成辉,实在是件妙不可言的刻制佳作。册尾刻有日本明治甲申年()川田刚小楷跋尾。函套有绢布签条上存墨笔:“御府藏唐贺知章书孝经”字样。此拓本为册页,绢面织锦花卉,真丝签条上有墨笔:“御府所藏唐贺季真书孝经”。墨色淡雅,椎拓极佳,装帧考究。▲
图录号
孤山俞楼所立
《彭玉麟为俞樾绘红梅图碑》拓本
旧拓未断本纸本
数量:1轴
×68cm
无底价
提要:俞樾作为晚清一代朴学大师,同治、光绪间主讲杭州孤山诂经精舍,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余年,门人众多。光绪四年(),以“俞门八俊”之一徐琪为首的弟子们,于孤山六一泉西麓筑成俞楼,为其讲学著述之所。同年秋,时任兵部侍郎彭玉麟巡江公余,见楼下红梅早放之奇景,绘得红梅图附赠,以助俞楼春色。辛巳()秋姚州马驷良得观此图,与徐琪(花农)太史商议,取石太湖,刻碑立于楼后,以求两公之勳业、文章并寿于世。是为晚清浙江地区以诂经精舍为主体的学人交谊之体现。此碑又称“西泠红梅碑”,与“梅石双清碑”(梅花碑)并称杭城,现已断成数块,收藏于西泠印社“竹阁”西侧。此拓本为未断之本,整纸棰拓,旧装镶锦边。红梅苍劲有力,暗香疏影。树旁并镌彭玉麟、俞樾、徐琪、马驷良四家题款。乌墨棰拓,字口精神,是为杭州文献史料之遗存。西泠网拍·艺是八月月拍
开拍24小时后次第结标
8月25日
19:00中国陈年名酒专场
19:30家居艺术与潮玩专场
20:00中国书画扇画作品专场
20:30经典奢侈品专场
21:00中国书画作品专场
21:00中国现当代名家油画专场
8月26日
19:00威士忌白兰地佳酿专场
19:00古籍碑帖美术文献专场
19:30外国名人手迹专场
20:00同一上款近现代书画作品专场
20:30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
21:00近现代名人手迹暨三宁斋旧藏专场
21:00当代名家书画专场
8月27日
19:00中国名茶专场19:30李成发旧藏瓷器专场
20:00日本器物专场
20:30文房古玩专场
21:00得趣·文人书斋雅玩专场
21:00文房四宝专场
8月28日
19:00首届“勐海·大益”精品普洱茶专场19:30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20:00名家玉雕及古代玉器专场
20:30艺术大师珠宝专场
21:00掇菁·重要古玩艺术精选专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