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茶画集锦,绝美的杯中之物令人沉醉

福茶之心茶觉先生,食茶交友。   

局部▲

此画是山水人物画,描绘了文人学士悠游山水间,夏日相邀品茶的情景。青山环抱,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参天古树下,有茅屋数间。茅屋里一人正聚精会神倚案读书,书案一头摆着茶壶、茶盏诸多茶具,靠墙处书画满架。边舍内一童子正在煽火烹茶,舍外右方,小溪上横卧板桥,一人缓步策杖来访,身后一书童抱琴相随。画卷上人物神态生动,环境优雅,表现了主人客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边饮茶、边谈古论今——《停琴品茗图》

陈洪绶《停琴品茗图》(明)朵云轩藏品▲

陈洪绶(~),字章候、老莲、浙江人,明末画家。

局部▲

图中描绘了两位高人逸士相对而坐,琴弦收罢,茗乳新沏,良朋知己,香茶间进,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谈古论今,加之雅气十足的珊瑚石、莲花、炉火等,如此幽雅的环境,把人物的隐逸情调和文人淡雅的品茶习俗,渲染得既充分又得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洪绶《烹茶图》扇面金笺▲

此幅图中画三角形亭,亭中有二高士对坐,右边着红衣者以扇煽炉,左边高士身后立有书童,二人正煮茶论道,小亭依山傍水,后有密林。此图为工笔重彩,浅绛与青绿并用,折笔勾石,颇似陆治。

陈洪绶《闲话宫事图》▲

陈洪绶尚有《闲话宫事图》,画中仕女把卷,男子操琴。中间为一巨型长条石桌,上置茶壶、茶杯、贮水瓮、茶盒、瓶花。

聚精会神、煮泉品茗——《煮茶图》

丁云鹏《煮茶图》(明)▲

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明代画家,善长人物、佛像、山水画。

图中描绘了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意。画中卢仝坐蕉林修篁下,手执团扇,目视茶炉,正聚精会神候火煮汤,图下一长须仆捡壶而行,似是汲泉去,左边一赤脚婢,双手捧果盘而来。画面人物神态生动,描绘出了煮泉品茗的真实情景。 

杨晋《豪家佚乐图》(部分)长卷绢本没色▲

此卷写春夏秋冬四季豪门享乐生活,长1之米多。此幅为长卷中一段。

局部▲

树下,两个发髻高挽、雍容华贵的妇人正闲散地坐在桌前,她们像是在望着前面那个举扇扑蝶的儿童,又像是正听着照看小孩儿的仆人上前禀告什么;旁边站立的女子,也像在对手持凉扇的仆人吩咐着。在玩耍的儿童旁边,一个仆人正在挥扇煮茶。

奉乾隆之命,复绘煮茶图——《复竹炉煮茶图》

董诰《复竹炉煮茶图》(清)▲

明代王绂曾作《竹炉煮茶图》遭毁后,董诰奉乾隆皇帝之命,复绘一幅,因此称“復竹炉煮茶图”。

画面有茂林修篁,茅屋数间,屋前茶几上置有竹炉和水瓮。远处是清丽的山水,景色优美,画右下有画家题诗:“都篮惊喜补成图,寒具重体设野夫。试茗芳辰欣拟昔,听松韵事可能无。常依榆夹教龙护,一任茶烟避鹤雏。美具漫云难恰并,缀容尘墨愧纷吾。”画正中有“乾隆御览之宝”印。

斗茶会上的热闹场景——《群仙集祝图》

汪承霈《群仙集祝图》卷纸本设色▲

此图以工笔设色描绘了斗茶会上的仆人形象,他们或在准备茶碗,或自己先饮为快,情态不一,造型写实极富生活气息。线描精细,以铁线描为主,设色沉稳而富有变化,晕染有致。图中器物繁多,俱一一细加刻画,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水平。

钱慧安《烹茶洗砚图》立轴纸本设色▲

钱慧安,清代画家,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工人物、仕女,细笔干墨,笔意遒劲,神态闲雅,其调介于老莲、十洲之间。花卉山水亦善。

局部▲

这幅作品的背景选择着力地突出了一个“雅”字。画中主人公置身在一个苍松掩映之下的水榭当中,凭栏远眺,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榭中的琴案上摆放着一张瑶琴,旁边的图书、茶具、鼎彝、赏瓶一一陈列,井然有序。

院中两个小童,一个正蹲在水榭下的石阶上,小心翼翼地刷洗着一方石砚,几尾金鱼围拢过来,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另一个小童正站在火炉边烹茶,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把东坡提梁壶,炉边还放有一个色彩古雅的茶叶罐,而这时的小童正侧头观看一只飞起的仙鹤。此情此景正画出了那幅名联所描绘的意境:“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茶香梅馨、跃然纸上——《品茗图》

吴昌硕《品茗图》▲

《品茗图》是清朝画家吴昌硕的作品。吴昌硕,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他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此画纵42厘米,横44厘米。画右部似乎随意点染,淡墨轻扫,画出一把泥壶,壶形古雅朴拙。泥壶旁勾勒出茶杯一只,笔触淡如轻烟。画上部有几枝梅花,自右上一直向左下斜出,俯仰、正侧、向背、交叠的梅枝与花萼,姿态生动有致。以浓笔劲写折枝梅花,寥寥数笔,顿有茶香梅馨跃然纸上。茶的清淡、梅的雅致,暗喻了文人高洁与淡泊之性情。

任伯年《煮茶图》▲

自古茶与画渊源深远,在丰子恺这位漫画大师的书画中,也在不经意间流露着茶的闲适与趣味。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画题中的两句诗,取自明朝园信的《天目山居》一诗。全诗如下:

帘卷春风啼晓鸦,

闲情无过是吾家。

青山个个伸头看,

看我庵中吃苦茶。

画中人一定是个富有闲情逸致的隐士。他独居在这山间小屋中,吟吟诗,喝喝茶,望望山景,多么幽雅!面前一座座的山,在他看来好似一个个人伸着头在看,看他坐在庵中吃苦茶。他有群山为伴,并不觉得寂寞。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四口之家,不但随季节经历了寒冬与酷暑,还一起走过了人生的起伏。在这个柳条飘飞,鲜花盛开春季,在草庐前闲坐,沏一杯新茶,享受天伦之乐,也是人生的大快事了。

小桌呼朋三面做,留将一面与梅花▲

三位好友,小院闲坐,大家品茗闲话,且留一个位置与小院盛开的梅花,着实雅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如此雅趣,必是兴趣相投的好友,此情此景,于茶于酒都使得。

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

画题中的两句诗,取自清朝巨超的《山居》一诗。全诗如下:

帘卷西风雨乍晴,

闲凭小阁听流莺。

白云无事常来往,

莫怪山僧不送迎。

如此之境,非茶莫属。

独树老夫家▲

茅庐一座,小院内一松,一兰,一壶,一杯,一老者,读书静坐,虽室陋,但也不觉陋矣。

愿松间明月长如此▲

画中诗句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下山歌》,全诗如下:

下嵩山兮多所思,

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

君再游兮复何时。

一株苍劲的古松树下,一轮秋月之下,一对夫妇悠悠然相对而坐,桌上一把茶壶,他们的孩子凭着曲折的回廊,一起欣赏着远山近水。在丰先生的茶画中,可见他的茶风澹泊,在茶里寓寄的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愿松间明月长如此。

小灶灯前自煮茶▲

画中诗句出自南宋大诗人、大词人陆游的《自法云归》,全诗如下:

落日疏林数点鸦,

青山阙处是吾家。

归来何事添幽致,

小灶灯前自煮茶。

坐在窗台前,将书置在一边,架起炉子,烧水煮茶。这个时候已经是悬灯夜半,加上手边的闲书,想来一不待客,二不邀友,只是兴之所至,茶知我心,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脱身出来,深夜无人,与茶为伴,此时茶是说话人,也是知己,人与茶再无秘密,茶水经过冲泡,一出茶香,主人的风雅也就呼之欲出。

春风来似未曾来▲

画中诗句出自张在的《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全诗如下:

南邻北舍牡丹开,

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

春风来似不曾来。

春天来到,万象更新,百花齐放,充满一派生机盎然、繁花似锦的景象。携一生挚友,老柏树下品茗赏景,世间万物都随这大好春光,滋芽疯长,而喝茶人,此时也应是心淡如水,如这松柏一般对周遭的迎合视而不见,不以姿色取悦世俗。

好鸟枝头亦朋友▲

画中诗句来自宋代诗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乐》之一,全诗如下:

山光照槛水绕廊,

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喝茶,此乃人生之乐事也!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窗外新月如钩,室内茶杯几只,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人走了茶香和余温久久袅绕、依稀尚存。就在刚才,主人与客相谈甚欢,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了新词;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明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人散后,竟还是会有几分落寞与怅然。人走茶凉,是一种自然规律,想明白了,就没有什么值得唏嘘的。君子之交淡若水,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

齐白石《煮茶图》▲

古有禅宗公案“吃茶去”,

道破了“禅茶一味”的玄妙境韵。

茶的质地性淡味醇,

禅的意味隽永绵长。

经由沧海桑田的过滤,

更是在这些历久弥新的茶事里显现无余。

程十发《饮茶图》▲

无论对于王公大臣、文人僧侣,

还是商贾绅士、黎民百姓,

这一杯中美物都会令人

和乐自足、静心尘世,

认真于当下并执着于对生命的洗炼。

是不是很美,记得分享给同趣之人!

商务合作约茶(主营福建茶,以乌龙茶、红茶、白茶、绿茶、花茶批发为主,品类覆盖全面。同时提供定制礼品服务。)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同时也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

—END—

福茶之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vm.com/jnnzyf/12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