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主要包括肺囊肿,胆囊肿,肝囊肿,乳腺囊肿,淋巴囊肿,甲状腺囊肿等。
不过在日常生活当中,大部分人对于囊肿的认知不全,体检时一旦查出患有囊肿,就感觉自己患上了癌症,其实囊肿与癌症是有很大区别的。
01正确认识囊肿
囊肿是指长在身体的某个器官囊状的良性包块,囊内容物通常是不同性质的液体,通俗来说,囊肿就是囊袋内包裹的液体东西,用手触摸时会有柔软的感觉。
囊肿形成的原因大多都是先天性的,因为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小部分,是由于后期的创伤炎症等因素而引起的。
一般囊肿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可以长期或者终身没有任何症状及临床表现,会随着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而有所不同。
大多数的囊肿是可以随着自身免疫力的增强和内分泌的调节而缩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囊肿是需要通过手术才能完全切除的。
02查出囊肿需要治疗吗?
大多数的囊肿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有一些囊肿也可能会发生变异,那什么时候囊肿是不需要治疗的呢?
囊肿到底需不需要治疗?首先要看囊肿的性质部位和发展情况,以及有无出现明显的症状。
囊肿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如果囊肿不断生长,大到干扰到所在部位的器官或神经时,就需要进行治疗了。
比如肝脏内的囊肿直径小于10厘米又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定期随访就可以了,但是当囊肿扩散患者出现了腹痛黄疸等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可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如果是肾囊肿的话,大多数肾囊肿是单纯性的起恶变的风险极为微小,多数患者也没有任何症状,这个时候就不需要进行治疗。
但是如果是多囊肾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了,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因为肾脏当中出现了很多囊肿,而且这些大小不一的囊肿会不断的增大增多,可能会引发肾肿大,血尿肾虚疼痛,等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
03若囊肿长在3个地方,要重视
1、卵巢囊肿
直径小于5厘米的生理性囊肿,一般情况下会自行消失,医院随访检查就可以了。
三个月经周期之后仍然存在病理性的囊肿,一般分为非肿瘤性质以及肿瘤性质。
非肿瘤性质一般都是良性的,而肿瘤性质则有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之分。
良性以及交界性的囊肿,癌变率是1%~10%,若囊肿在短时间内生长速度很快,就有癌变的可能,要及时处理。
2、肝囊肿
肝囊肿在临床当中是非常常见的,肝囊肿就是指长在肝脏部位的囊肿,一般情况下小于是厘米的而且没有任何症状的,是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但是如果肝囊肿的数量逐渐增多,而且刺激逐渐增大,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伤,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处理了。
大家还需要注意,如果是寄生虫性的肝囊肿,寄生虫到达肝脏之后会在这里发育,并且成虫形成肝包虫囊肿,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有恶变的可能。
3、胰腺囊肿
临床医学针对于胰腺囊肿症状归类为85%之上为良性趋势,相对于胰腺肿瘤的焕发概率低于了10.5%左右。
在企稳定病情治疗过程中,由于体积较小,医生一般建议患者通过服用药物稳定性治疗,但是在短时间内囊肿的部位出现了阶段性增长,以及下腹部疼痛较为明显,这个时候就要引起重视,建议进行局部手术切除进行抑制病灶发展。
04查出囊肿之后,该如何护理?
1、调整饮食
如果查出了囊肿,大家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在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也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一定要注意活血化瘀或能缓解囊肿的情况。
2、调整心情
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是比较大的,如果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囊肿的问题,大家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即便查出了囊肿,也要让自己放松下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或让病情更加稳定。
3、调整作息
在平时大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作息,不要经常熬夜,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室内多通风换气,定期进行杀毒,避免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