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临床医师考生考点速记

传染病科目历年必考知识

1.传染病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免疫功能。

2.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最少。

急性携带:3个月。

潜伏期病原体一般不被排除体外。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4.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甲类:城镇2h内上报,农村6h内上报。

乙类:城镇6h内上报,农村12h内上报。

丙类:城镇、农村均24h内上报。

5.乙肝病毒为DNA,其余均为RNA.

甲、戊主要为粪口感染,乙、丙、丁主要为输血血制品。

乙肝病毒有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丁型为缺陷病毒,必须有乙型存在。

戊型显性成人多见,隐性儿童多见。

6.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5~7天,甲肝此期传染性最强),黄疸期,恢复期。

慢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性(趋势好转)、活动性(症状明显)。

重型肝炎:急性(10天)。有肝臭、扑翼样震颤、胆酶分离(胆红素增高而转氨酶不高)等。

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型):较长时间梗阻性黄疸。

7.HBsAg(表面抗原):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抗HBs(表面抗体):保护性。

HBeAg(e抗原):传染性。

抗HBe(e抗体):复制减弱,传染性低。

HBcAg(核心抗原):复制活动,传染性。

抗HBc(核心抗体):IgM、高IgG现症,低IgG过去感染。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

8.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RNA),鼠类为传染源,有季节性。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引起出血。临表:三痛征(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酒醉貌),搔抓样出血点,大量蛋白尿,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防鼠灭鼠最关键。

9.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RNA),猪为传染源,蚊虫(三带喙库蚊)传播。临表:高热,抽搐,呼吸衰竭,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用于早期诊断。

10.艾滋病: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潜伏期平均9年。

11.伤寒:伤寒杆菌内毒素,2~4周排菌量最大,粪口感染。好发于回肠末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最具特征。临表: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中性粒、嗜酸性粒均↓。肥达反应抗O≥1:80,抗H≥1:.1~2周首选血培养,3~4周首选粪培养,4~5周首选肥达反应。首选喹诺酮。

12.复发:退热后。

再燃: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

13.霍乱:霍乱弧菌O1群、非O1群(O)、不典型O1群(无致病性)。外毒素(霍乱肠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接触、消化道传播,水为媒介。吐泻期、脱水期、恢复期。先泻后吐,米泔样大便,腓肠肌痉挛,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大便细菌镜检和培养确诊。补液治疗关键。

14.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痢疾、福氏(最多见,B群)、鲍氏、宋内,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急性:普通型(畏寒发热、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轻型、重型、中毒性(休克型、脑型、混合型);慢性:≥2个月。传染源:慢性患者和带菌者。临表: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确诊。首选喹诺酮。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脑膜炎奈瑟菌G-,人是唯一宿主。临表: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普通型最常见,前驱期(上感期)、败血症期、脑膜脑炎期、恢复期。脑脊液检查确诊,瘀点涂片早期诊断。首选青霉素。

16.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鼠类和猪,直接接触病原体传染。流感伤寒型最常见,肺弥漫性出血为无黄疸型主要死因,肾衰竭为出血型主要死因。临表:三症状(发热、酸痛、全身软),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大),第1天即可腓肠肌疼痛。钩体后发症:后发热、眼后发症(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反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显微凝集试验诊断。首选青霉素G,赫氏反应:突发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痛、心率呼吸加快,持续30min~1h.

17.疟疾:疟原虫,传染源:患者和携带者,传播媒介:雌性按蚊(我国中华按蚊)。发作机制:裂殖体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子孢子导致感染,配子体导致传播。间日疟:最常见,在红细胞内增殖周期(间歇期)48h,寒战高热、大量出汗。外周血涂片确诊。

18.日本血吸虫病: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虫卵引起病变在大肠壁和肝脏。急性:嗜酸性粒显著增多,肝大伴压痛。晚期:巨脾型(最常见)、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异位常在肺、脑。粪便检查确诊。首选吡喹酮。

19.囊尾蚴病:猪带绦虫幼虫,人是中间宿主和终宿主,患者为传染源,经口感染。脑囊尾蚴病最常见,癫痫型最常见。囊尾蚴结节。首选阿苯达唑。眼囊尾蚴病手术。

20.梅毒:第一期:传染性最强,硬下疳;第二期:广泛对称性梅毒疹;第三期:梅毒性树胶肿,心血管梅毒。首选青霉素,易发生吉-海反应。

21.淋病:G-双球菌,主要侵犯黏膜,性接触传播,发病率首位。最早期:淋菌性尿道炎。分泌物涂片检查。首选头孢曲松,妊娠期禁用氟喹诺酮和四环素。

22.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性接触感染,浆液性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培养最敏感最特异,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最常用。红霉素治疗。

23.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凹空细胞,醋酸白试验阳性。

24.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2,核苷类药物最有效。

外科考点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2、导致阑尾穿孔最主要的因素是(阑尾腔阻塞)。

3、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4、心肌梗死24小时内并发急性左心衰时,最不宜用(洋地黄)。

5、硫酸镁中毒时最早出现的是(膝反射消失)。

6、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上腹部疼痛效果最好的是(质子泵抑制剂)。

7、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是(脊髓)。

8、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最显着的部位是在(乙状结肠和直肠)。

9、早期诊断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有价值的方法是(局部分层穿刺)。

10、恶性肿瘤种值性转移到盆腔,最多见的是(胃癌)。

11、颅内肿瘤中最多见的是(神经上皮性肿瘤)。

12、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广泛应用的化验指标是(血清淀粉酶)。

13、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宜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4、休克监测最常用及最简便的监测方法是尿量。

15、低钾血症最早出现肌无力。

16、代酸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深快。

17、最能反映血浆渗透压的是口渴。

18、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是代酸。

19、幽门梗阻最常见的酸碱平衡是代碱。

20、输血并发症最严重的是溶血反应。

21、外科最常见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2、失血性休克失血量最低为全血量的20%.

23、休克最基本措施为补充血容量。

24、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25、甲状腺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呼吸困难和窒息。

26、甲状腺危象预防最关键措施是冬眠合剂。

27、甲状腺癌中最差的为未分化癌。

28、急性乳腺炎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9、乳腺癌最常见的为侵润性非特殊癌。

30、乳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

31、肋骨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为第4~7肋骨。

32、肺癌最常见的是:鳞癌。

33、肺癌中预后最差的是小细胞癌。对放疗最敏感的是小细胞癌。

34、食管癌最好发的部位是中段。

35、食管癌最常见的是鳞癌。

36、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37、腹膜炎最主要症状是腹痛。

38、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最常见部位GU胃小弯DU球部后壁。

39、消化性溃疡穿孔最常见部位GU胃小弯DU急性,前壁。慢性,后壁。

40、胃癌最好发部位:胃窦。最常见转移途径:淋巴道。

41、肠梗阻最常见是粘连型。治疗最关键措施是:禁食和胃肠减压。

42、急性阑尾炎最重要体征:右下腹有明显固定压痛点。

43、急性阑尾炎手术最常见并发症:切口感染。

44、结肠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腺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淋巴道转移。

45、直肠癌最好发部位是壶腹部。

46、开放性损伤最常见的是肝破裂。闭合性损伤最常见的是脾破裂。

47、门脉高压首先出现的是充血性脾肿大。

48、急性胆囊炎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首选诊断方法是B超。

49、急性胰腺炎在我国最常见病因是胆石症、最常见并发症是休克。

50、为诊断胰腺坏死最佳方法是CT.

51、胰腺癌最常见为导管细胞腺癌。首发症状为上腹痛。

52、尿道损伤最常见症状为尿道出血,骑跨伤以球部多见。骨盆骨折以膜部多见。

53、肾结核最早出现尿频。

54、我国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肿瘤最多发的是膀胱肿瘤。

55、髋关节脱位最常见为髋关节后脱位。

56、烧伤早期最需要的治疗为补液。

57、等渗性脱水首选平衡盐液。

58、高渗性脱水首选5%GS.

59、心功能不全急性失血首选浓缩红细胞。

60、甲危时甲状腺药首选丙基硫氧嘧啶(也是妊娠时首选)。

61、儿童腹股沟疝首选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62、循环骤停进行复苏时最有效的药物是:肾上腺素。

63、反复呕吐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损失最多的是Na+.

64、最易导致低钾血症的是严重肠瘘。

65、肠外营养最严重的技术并发症是空气栓塞。

66、多次输血而有发热的贫血病人选用洗条红细胞。

67、基础代谢率的计算公式最常用的是脉率+脉压-.

68、对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McVay法。

69、绞痄性肠梗阻最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70、导致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腹腔内手术。

71、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特征是:右下腹固定压痛点。

72、诊断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73、诊断胆囊结石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是B超。

74、临床上最常见的尿结石是:草酸盐结石。

75、肾积水最理想的治疗是去除病因,保留患肾。

76、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最常见于:肾癌。

77、股骨颈骨折中预后最好的是:基底骨折。

78、最常发生先天性脱位的关节是:髋关节。

79、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病部位最常见于:胫骨、股骨。

80、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马尾神经瘤最有意义的鉴别点是:脊髓造影。

81、正常人水的生理需要量为-ml。

82、每日最少尿量为-ml。

83、食管癌进食困难,高烧患者一般为高渗性脱水;急性肠梗阻为等渗性脱水;长期胃肠减压、呕吐腹泻为低渗性脱水。

84、口渴是高渗性脱水的主要症状。又称原发性脱水,治疗主要补充5%GS为主。

85、等渗性脱水是外科最常见的脱水类型,又称急性脱水。

86、低渗性脱水又称继发性脱水。治疗主要补充盐水为主。

87、大量失水患者出现休克,血压低可补充3%氯化钠。

88.、低钾血症患者心电图会出现特征性U波。低钾血症患者出现肌无力,腱反射减弱,心音低钝、腹胀等。

89、腹膜炎引起的肠梗阻为麻痹性肠梗阻。铅中毒引起痉挛性肠梗阻。肠系膜血栓形成引起的肠梗阻为绞窄性肠梗阻。

90、肠梗阻患者出现等渗性脱水、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91、肠梗阻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绞窄性肠梗阻,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92、小儿果酱样提示肠套叠。

93、阑尾炎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先开始于脐周或者上腹部,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原因先因为内脏神经反射,后因壁层腹膜炎引起的躯体性疼痛。

94、阑尾炎穿孔手术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里急后重,提示盆腔脓肿形成。

95、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体温正常后三个月手术。

96、腹外疝最常见的内容物为小肠。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股疝是最容易发生嵌顿的疝气。

97、疝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有薄弱区或者腹部有缺损区。

98、疝气手术后3个月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99、疝气手术预防阴囊水肿的方法是沙袋压迫伤口并托起阴囊。

、无痛性便血常为内痔。疼痛伴便血一般为肛裂。外痔主要为肛门外圆形或者椭圆形肿块,颜色为暗紫色,压痛明显,无便血。

泌尿考点整理

间质性膀胱炎: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

2.膀胱肿瘤:血尿常较突出。

3.出血性膀胱炎:常见于使用环磷酰胺的患者。

4.多尿:24小时尿液大于ml。

5.少尿:24小时尿液少于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

6.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ml。

7.尿失禁病因:神经系统疾病、逼尿肌损害及功能障碍、尿道括约肌损害或功能障碍、尿道支持组织损害和先天性病变因素等。

8.慢性间质性肾炎病理:肾脏常萎缩。

9.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全身过敏表现、尿化验异常、肾功能损伤。

10.慢性肾脏病(CKD):指肾损害或GFR<60ml/(min1.73㎡)持续3个月以上。

11.肾功能恶化的诱因:最常见的是血容量不足。

12.慢性肾脏病临床表现:主要是乏力、腰痛、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

13.ARF根据病因发生部位分为三大类:肾前性氮质血症、肾性ARF、肾后性ARF。

14.急性肾衰竭:发现病人尿量突然明显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时,即应考虑到ARF的可能。

15.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青壮年。

16.精索静脉曲张病因:解剖结构因素、静脉发育不全、肿瘤压迫精索内静脉。

17.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增多形成囊肿者,称为鞘膜积液。

18.小儿鞘膜积液:主要为先天性鞘状突闭合不全所致。

19.成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不明,后者与炎症、外伤、肿瘤及丝虫病有关。

20.后尿道损伤病因:骨盆骨折是主要原因。

21.后尿道损伤临床表现:休克、下腹部痛、排尿困难、尿道出血、尿外渗及血肿。

22.骨盆挤压后患者出现尿潴留,应考虑后尿道损伤。

23.前尿道损伤:最常见的是尿道球部损伤,骑跨伤是其典型的致病因素。

24.前尿道损伤临床表现:尿道流血、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会阴血肿淤斑、血肿及尿外渗。

25.闭合性损伤: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肾损伤。

26.肾开放性损伤:因弹片、刀刃等钝器损伤,常合并胸或腹部损伤。

27.闭合性肾损伤病理: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伤、肾蒂损伤。

28.肾损伤临床表现: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包块、发热。

29.尿潴留机械性梗阻常见的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损伤、尿道狭窄、膀胱及尿道结石、肿瘤、异物以及膀内大量凝血块。

30.前列腺增生:多在50岁以后出现症状。

31.前列腺增生要与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癌、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鉴别诊断。

32.肾积水: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肾内压力增高,肾盏肾盂扩张,肾实质菱缩,肾功能减退。

33.尿路梗阻病因:结石、肿瘤、狭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34.阴茎癌病因:多见于有包茎或包皮过长者。

35.睾丸肿瘤:精原细胞瘤最多见。

36.前列腺癌:98%为腺癌,可能与种族、遗传、食物、环境、性激素有关。

37.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

38.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39.肾盂癌早期临床表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偶可出现条状血块。

40.肾癌临床表现:高发年龄为50~70岁,常见症状为血尿、肿块和疼痛。

41.原发性膀胱结石:多发生于男孩。

42.膀胱结石典型症状: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伴有排尽困难及度刺激症状。

43.急性附睾炎:常由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炎、精囊炎扩散所致。

44.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

45.前列腺炎:发病突然,寒战和高热,尿频、尿急、排尿痛,会阴部坠胀痛。

46.前列腺炎治疗:首选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强力霉素。

47.急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

48.慢性肾盂肾炎诱因:尿路梗阻、泌尿系畸形、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尿道口及其周围炎症。

49.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①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50.慢性肾炎:主要病变部位在肾小球。

51.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主要为链球菌。

52.成人尿蛋白量超过mg/d称为蛋白尿,超过3.5g/d称为大量蛋白尿。

53.蛋白尿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及病理性蛋白尿。

临床笔试考点——超敏反应

1、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根据发病机制,超敏反应分为四型:Ⅰ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前三型由抗体介导,Ⅳ型超敏反应由T细胞介导。

Ⅰ型超敏反应

3、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①主要由IgE介导②发生的速度快③通常引起功能紊乱但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4、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致敏、激发、效应。

5、激发: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与致敏细胞表面的2个或2个以上相邻IgE交联,使肥大细胞脱颗粒、生物学活性介质释放。

6、效应——生物活性介质主要有两类,分别为:预贮存介质、新合成的介质、生物活性介质。

7、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药物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超敏反应、消化道超敏反应、皮肤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8、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9、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组织损伤机制。

10、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

医考资料免费获取

英才科教好大夫联合出品

扫码下载百万医护药技考试题库

免费练题

医考咨询,辅导报名!

课精,题准!医考就选好大夫医考app!

电话/(陈老师)

来源:网络(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
白癜风专家祛白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vm.com/jnnzcs/95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