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你知道怎么养生吗

春季如何养生

春季养生是一种养生活动,即春季运动强身健体,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一、春季养肝

早春忽冷忽热的天气,最能考验人体的抗病能力。中医强调“未病先防”,人们应该抓住春季养生保健的大好时机,学些养生知识,对健康有益。中医认为,“肝属木,应于春季”。《素问·水热穴论篇》云:“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春季树木枝条伸展,万物复苏,与肝气的升发正好相对应。“肝主疏泄”“肝藏血”,影响着气机升降和血液运行,肝气通达,就会身体轻松,精力充沛;肝气受损,人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眼干目涩等不适。因此,春季要重点养肝。一个行动:踏春拥抱春风,天人合一。《黄帝内经》强调,春季养生适宜“广步于庭,披发缓行”。迎着春天明媚阳光,到户外散步、放风筝。满眼的绿色是肝脏和眼睛的“最爱”,可帮助通畅气血。放风筝时极目远眺,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放松颈部肌肉,有利于保护和增强视力,预防颈椎病。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还可清心肝之火,散内结郁热,有助于各个脏腑的保养。

二、春季调气血

人体的阳气不停地向外、向上发散,而“头部为诸阳之会”。很多女性喜欢把头发紧紧扎起来,显得清爽利落。可到了春天,要想帮助阳气升发,最好“披头散发”,使头部和外周皮肤处在舒缓、放松的状态,有利于情志舒展、气血畅通,让整个人充满生机,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同时,可用手指梳头,刺激头部的穴位和反射区,有助疏通血脉,调节大脑功能。如果有机会,不妨登高吼一吼,咆哮幾声。“肝在声为呼”,在山顶、山坳或空旷地大声呼喊,有助于呼出浊气,促进气机交流。仰面朝天,双臂上举,全身放松,使足力气放声,声音由低至高,尽量延长尾声,以利吐净秽气。两个保健穴位:风池、涌泉常按摩这两个穴位对于预防春季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过敏,以及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等很有帮助。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就是说春季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生机勃发,草木欣欣向荣。适应这种环境,应当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开束发,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着生发之气而舒畅。神志活动要顺应春生之气,而不要违逆它。这就与春生之气相应,是养生的方法。违背了这个方法,会伤肝,到了夏天就要发生寒变。这是因为春天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天成长的条件也就差了。

颈部的风池穴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其穴义是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线中,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以食指、中指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可预治感冒、鼻炎、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热病、瘿气、落枕,还可以安神催眠。

足底的涌泉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全身放松地坐在床上,用手掌来回揉搓或者是按摩涌泉穴以及脚底的部位,揉搓到脚底发热发烫,然后再用大拇指的指腹位置点按涌泉穴,到出现酸痛感觉为止,以达到全身气血通畅的目的。

三、春季食疗

三春食疗春色满园,春天可以作为食疗的品种很多,可以根据早春、中春、晚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疗食材。

早春:早春二月,春寒料峭,适合清补,以补为主,以通为融。食疗可以选含有高蛋白的瘦肉、鱼、鸡蛋、虾等,辅以通阳的辅料,如生姜、葱、蒜、韭菜、香椿头等。中春:此时温差较大,骤冷骤热,这个时候饮食以清淡为主。春天特有的蔬菜以及菊花脑、枸杞头等野菜,是食疗的最佳食材。晚春:春末夏初,气候偏温热,天气逐渐转暖。这个时候,选择的食物就不能太温太燥,可选鱼、虾、鸡、鸭,多食水果和当季的豆芽、豆苗、莴苣等蔬菜,而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能润肺生津,滋补养肝。

四,春季艾灸升阳

《黄帝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肾寒春季必灸

1、肾寒,容易神疲乏力。易出现精神不振、活力低下及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季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软、腰背冷痛、筋骨萎软。

2、肾寒,女性易宫寒患妇科。如:不孕、白带清稀;气滞血瘀导致冲任不通,月经失调或行而不畅,经常小腹胀痛;月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或痛经;子宫肌瘤、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等;易导致更年期提前。

3、肾寒,易气虚、脾虚。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杂病;容易虚喘气短、舌白胖大或有齿痕;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易患腰痛、关节痛、男性易性功能障碍、小便清长等。

4、肾寒,易引起骨弱、皮肤问题,老的快。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五更腹泻、或者便秘;形体虚胖或赢瘦;面色苍白或黧黑,易生黄褐斑、粉刺、痤疮、过敏等皮肤问题。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也就是说,冬天受到寒邪的严重伤害,到来年春天可能引发温病。温病是指急性外感热病,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其原因是寒邪,伏寒化湿,寒邪化热而成温病(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春季流感)

所以,当春天来临,阳气升发,可以通过艾灸的能量来激发机体的自愈力,从而阴阳同补,可升可降。

五、春季艾灸养生穴位

1、肾俞穴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肾俞可调补肾气。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这个穴位最好的刺激就是艾灸。

3、气海穴

气海穴在脐下1.5寸,有补元气,化湿浊的功效。和关元穴都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此穴必灸。

4、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对女性来说,三阴交尤其重要,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

5、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功效,艾灸此穴来补养肾气。

6、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艾灸次养生穴,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总之

春季养身睡眠上要夜卧早起;饮食上慢慢转清淡为主;运动

上微出汗即可,不妨登高吼一吼,咆哮几声;外治法上艾灸是不二选择。

再提醒,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肾寒春天必艾灸!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肾寒春天必艾灸!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肾寒春天必艾灸!

?关·于·我·们?

灵云中医健康调理中心:深圳市卫健委、医院和深圳市按摩师协会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宝安区唯一指定授权推广点。总占地面积㎡,场内设有小儿游乐区、休息区、小儿推拿室、产后康复室、艾灸房、成人亚健康调理室、多功能康复室、培训室、会议室、综合办公室以及洗手间等,配套设施齐全。灵云中医健康调理中心,有专业的小儿推拿(助长、适应临床各种常见疾病)、各类艾灸(成人、小儿均有)、亚健康玄磁罐调理、太空舱中药熏蒸、产后康复等健康调理服务,欢迎到店体验。

?联·系·我·们?

欢迎各位家长朋友莅临本中心进行了解咨询~

联系方式曹雪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vm.com/jnnzhl/95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