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到底可以多有趣在亚洲文明博物馆邂逅

(文/徐海娜)前段时间,我在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发现一个“江户风情”浮世绘特别展览。这是一个非常有内涵的优秀展览。只可惜当时馆前门可罗雀,展厅里的观众更是寥寥无几。没有观众,就可惜了这场浮世绘的视觉盛宴。疫情影响,人们也无法结伴参观,因此借此处介绍一部分我自己拍摄的展品,分享给读者朋友们(馆内允许拍摄,只是不可以用闪光灯)。

布展方称,由于这些版画使用的颜料对光很敏感,展品需要分批轮换陈列,7月26日起换展另一系列版画。所以下文介绍的展品目前已经看不到了。在10月17日整个展览结束前,我需要再次去感受一下“江户风情”,才算看完了整个展览的幅彩色浮世绘。

葛饰北斋是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浮世绘画家之一,他的创作生涯非常长,直到他90岁去世前依然在持续创作。《北斋漫画》的收藏狂人浦上满收藏北斋作品的初心就是觉得“很有趣”。看到北斋浮世绘作品真迹时,我心里也有同样的感受,真的是“很有趣”。

(葛饰北斋尾张平原观富士山富岳三十六景约年)

这幅画是葛饰北斋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幅。他擅长将富士山与不同的元素结合,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效果。这幅版画是他在该系列中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富岳三十六景》系列描绘的是由日本各地远眺富士山时的景色,他后来又追加了10幅,使得这个系列总数达46幅,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也属于这个系列。

上图中,“尾张”是可以看到富士山的最西端地点之一。先不要往下看说明,

你能找到图中的富士山在哪里吗?

在这幅画中,富士山这座象征永恒的山峰被压缩成一个小三角形,设置在庞大的无底桶内。葛饰北斋以这样的方式勾勒富士山,营造出富士山和画中强壮男子之间的对话。这种并置手法为画中辛勤劳动的男子的存在注入了壮丽感。

(葛饰北斋藤枝:栀子花染黄米饭年)

这幅图中桌上的红色果子据说是栀子。人们认为栀子可“排火”,并具有消炎和退烧的功效。用来制作“染饭”食用,还可缓解腰腿疲劳,因此深受旅行者的欢迎。当时的人们把蒸好的糯米拌上栀子花之后染成黄色,然后再捣碎,制成椭圆形,然后晾干,在驿站之间的茶馆供应行者之需。

上图中可见“濑户染饭”的招牌,北斋所绘正是当时的民俗,圆圆的是米饼,原先是黄色的,但年深日久,现在已经褪色了。濑户村位于藤枝和岛田之间,沿着东海道,一向以染米闻名。如今去东海道走一走,还能找到“千贯堤?濑户染饭传承馆”,学习一下如何染饭。

(歌川广重袋井:出茶屋图东海道五十三次约年)

歌川广重在年发表的《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是他作为浮世绘风景画大师的成名作。这次展览中有好几幅作品都出自这一系列。

据称上图中所绘在东海道的第27站,袋井(今静冈县)市郊的一个简陋茶屋。为了突出其偏远位置,歌川广重在茶屋旁边加了一个界碑,对面则加了官府告示。从火中冒出的烟是采用“空印”技法拓制而成,即雕刻木版不涂抹颜料,压印在纸上,只留痕迹不留颜色。

(歌川广重吉田:丰川桥东海道五十三次约年)

这幅版画展示了东海道的第34站:吉田。右边是当时仍在修建的吉田城。这座桥全长米,是东海道上的三座大桥之一。

歌川广重继承了葛饰北斋开创的浮世绘风景版画手法,他们创造了浮世绘最精彩的风景版画,但风格不同。如果说葛饰北斋的画充满动感和力量感,歌川广重的风景版画则更富有抒情性。

(歌川广重鞠子驿:著名茶屋东海道五十三次年)

鞠子驿是东海道第20站,而这座茶屋提供的不仅仅是茶。白色招牌宣传着他们的特色菜山药汤,这是用磨碎的山药制成的。这道菜因为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而著名:“一树梅花/一岸初芽/为鞠子驿山药羹之時”。

虽然鞠子驿只是路上的一个陋舍,但歌川广重的构图使两个旅行者顿时鲜活起来。背着婴儿的女仆为旅人服务,而旅人高兴地吃着东西。招牌上还写了其他食物,包括茶泡饭和酒菜。

(歌川广重日本桥:朝之景东海道五十三次约年)

日本桥是从江户(今东京)到京都的旅程起点,全长约公里,是江户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图中一支大名的队伍开始了出城,宣告着一次漫长旅程的开始。鱼贩则从位于北河岸的集市上搬运鲜鱼进城。飘着淡色云彩的黎明天空,结合大胆构图,营造出颇具戏剧感的气氛。

日本美术史专家潘力在他所著《浮世绘》一书中这样评论:“《东海道五十三次》在细腻表现自然景观和时令气象的同时,也为广大平民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现实参照,画面中的旅途现场不是遥不可及的‘名作’,而是可游可居的真实空间,观者似乎可以随同画中人物一道观花赏月、涉水登山,一道体验春梅的温馨和雪夜的寂静,这正是浮世绘风景画以及《东海道五十三次》人气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歌川广重大井川步行渡东海道川之图约年)

在这幅版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渡河方式。一位大名坐在轿子上,由许多轿夫扛着渡河。女子们似乎都在和服外穿上了防尘衣,也许是为了防止和服被水溅到。

(歌川广重箱根汤本之滨东海道川之图约年)

左边的一个女子带着浴衣,准备前往温泉。右边的女子已穿着浴衣,似乎刚泡完温泉。在江户时代早期,人们前往箱根温泉是为了强身健体,后来这里成为了热门景点。今天,箱根依然吸引着日本国内外的游客。歌川广重在《武相名所旅绘日记》中曾提到他在箱根温泉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歌川广重浅草田甫酉之町诣名所江户百景年)

歌川广重在画中展现了从吉原妓楼眺望一年中最繁忙的公鸡节的景象。然而窗外的喧哗热闹对这只猫来说一定显得十分遥远。在远处,一支节日游行队伍正穿过浅草稻田。某个妓女的东西随意摆放在房间里。这只猫很可能是妓女养的宠物。也许歌川广重试图通过这只猫体现妓女的心情。

这幅画出自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系列。《名所江户百景》系列是他最后的杰作,共幅,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直到他去世仍未最终完成,后来由二代广重补笔。画面全部采用竖幅构图,日常的江户风景在歌川广重笔下以丰富的视角营造出变化多端的空间效果。

美人画和歌舞伎画是浮世绘的主要品类,但后期走向颓废,逐渐没落。这次展览也展出了大量的美人画,以歌川派作品居多。歌川派是十九世纪中期浮世绘界的最大流派,有很细致的师承和分支。正式入门成为歌川派弟子的人,才可以用“歌川”为姓。

歌川派的浮世绘几乎囊括所有题材,在这次展览里可以看到擅长歌舞伎画和美人画的歌川丰国和歌川国贞、擅长风景画的歌川广重等大量歌川派名家之作。并能将他们的作品与喜多川歌麿、鸟居清峰、铃木春信、溪斋英泉等的作品比较,看出构图和人物造型上的流变。

美人画和歌舞伎画中的发型服饰等,也常常成为江户时代平民模仿的对象。就像日本学者小泽昭一指出的那样,“浮世绘就像今天的女性杂志”,指出了流行的风向。然而对于身处现在的观者来说,这些浮世绘作品就成了反观江户时代风情时尚的一面镜子。

(矶田湖龙斋丁字屋内雏鹤雏形若菜初模样18世纪70年代中期)

金鱼在年左右被带入日本。这幅版画发表时,金鱼已是很受欢迎的宠物。金鱼在效仿其自然环境的水池里游弋,池内设有植物和贝壳等。一群妓女正在欣赏金鱼。

画家矶田湖龙斋曾是一名武士,在失去主家后开始绘制浮世绘,一开始他继承了铃木春信的古典趣味,但后来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赋予笔下人物更鲜活的生命感。

《雏形若菜初模样》是矶田湖龙斋自年开始发表的独具个性的美人画系列,创作一直持续到年,有近幅之多。这个系列真实表现了吉原花魁的锦衣花裳,几乎成为当时吉原的流行服装志。上图中可以看到女子鬓角的发髻向两边张开如灯笼,这就是当时最新的女性发型“灯笼发”。当时流行的发型服饰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的记录。

(歌川丰国演员五代目岩井半四郎饰演土手のお六和油屋久松,五代目松本幸四郎饰演鬼门喜兵卫年)

这幅画是一幅扇面画。画作表现的是一出歌舞伎剧的场景。该剧讲述的是卖油郎的女儿久松和店里年轻学徒喜兵卫之间的爱情。据介绍,该剧文笔有力,极具写实性地描绘了江户城底层平民百姓的生活。这把扇子可能是这出戏的纪念品。

五代目岩井半四郎是著名的“女形”(男扮女类似坤角),饰演了久松和另外6个角色,因此这出戏通常被称为“久松七角”。红圈中穿着精致和服,戴着精美发饰,抱着一只宠物猫的人物便是久松。图上题写着剧中人物的对话。

这幅图的作者歌川丰国是歌川派的创始人歌川丰春的两位高徒之一,另一位是歌川丰广,他们是歌川派引领群伦的画师。歌川丰国拜歌川丰春为师时,年仅13岁。他的歌舞伎画和美人画表现出一种理想美而深受欢迎。日本美术史学者潘力说,歌川派的中兴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歌川丰国培养出的几位得意门生,主要有歌川国政、歌川国芳和歌川国贞等人。再加上出自歌川丰广门下的歌川广重,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都成长为超越前人的名师,并培养出大批弟子。

(歌川国贞十月:神无月初雪约-18年)

“神无月”的名称来自民间神话。相传十月份诸神都聚集在出云大社(位于日本岛根县出云市的神社)开会,整个日本国中无神,因此被称作“神无月”。

图中表现的是十月份的雪天,女人们围在一个小贩的摊前,想买一碗热腾腾的荞麦面。右边,三个女子靠近摊位,其中两个光着脚。左边,一个女子还了个空碗,一个男子在给其中一个女子修木屐。

歌川国贞是歌川派的集大成者,在美人画、歌舞伎画和扇面画中都表现不俗。据介绍,这幅画的原日文标题中有“そうか”一词,本义“夜鹰”,也可以指称夜晚的行人,但在旧时的关西地区常暗指街边的娼妓。而在江户,荞麦面的出摊时间常常在晚上九点到次日天亮之间,所以荞麦面摊也会写上夜鹰荞麦面的字样。“そうか”一词在原日文标题中可谓一语双关,明指荞麦面摊,暗指这些女性的身份。

(歌川国贞花见:味噌烤豆腐约年)

上图中这些女子正在花园里为一场春季盛宴做准备。两人戴着头巾,正在制作味噌烤豆腐,另一人拿着黑匣子装菜。青花罐子里装着味噌酱。到了江户中期,来自京都的著名茶屋松崎稻荷在江户城的隅田川上有专门经营烤豆腐的分店。

歌川国贞的美人画很有生活气息,也较之前辈更加贴近平民审美趣味。

(歌川国贞伎踊初狂宴图年)

歌川国贞的这幅伎踊初狂宴图画的是,歌舞伎演员包括师生,聚集在一起庆祝新年的场景。他们用饮品、音乐和舞蹈来庆祝新年,希望来年更好。庆典菜肴包括整条盐烤红海鲷。在日语中海鲷和快乐一词押韵,这就奠定了它作为庆典菜肴的地位。这道菜在日本长期都是好运的象征。

(歌川国贞名代三升:演员五代目东洲斋写乐扮大村,七代目市川团十郎饰演成田屋七兵卫年)

歌川国贞的这幅画中,糖果小贩和他的妻子其实是歌舞伎剧中的角色。圆桶里放着糖球,上面挂着装糖果的袋子。糖果小贩角色的灵感来自江户时代中期一个真实的小贩。他的红白相间的千岁糖很受欢迎。有人认为,他开启了在11月15日举行的“七岁”节上孩子们吃千岁糖的传统。

(歌川国芳早蕨:正冈和她的儿子仟夏吃下有毒的甜食源氏云浮世绘约年)

这幅图出自同样是歌川派的大师歌川国芳之手。刻画的是取材于真实事件“伊达骚动”(年)一出剧中的一个场景。正冈是一个年轻家族继承人的奶妈,她自己的儿子误食了家臣原本打算给少主吃的有毒甜食,即图中长而细酷似蕨菜的食物。这种甜食是昂贵的有平糖,在16世纪从葡萄牙传入长崎。她的儿子随后被杀害,以毁掉下毒的证据。

(歌川国芳筑地本愿寺樱花年)

这幅是歌川国芳一幅有名的风景画。筑地本愿寺靠近今天的东京筑地区,是观赏樱花的著名景点。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樱花树都是吉野樱花,是自明治时期(-年)以来最受欢迎、最广泛种植的樱花之一。然而,在江户时代流行的樱花是八重樱、比干樱花和山樱。观赏樱花的季节是三月下旬至四月底,视乎樱花树的品种而定。

(溪斋英泉扇屋内花扇-44年)

图中正面佩戴着设计大胆的腰带的这名女子是扇屋的妓女花扇。宽腰带上饰有猫的图案,猫和蝴蝶这两个词在日语中谐音为“耄耋”,意指高龄者,因此两者搭配寓意长寿。右侧题词写道:“君如今定在小赤田旁/杜鹃鸣叫”,是吉原另一位名妓高尾向爱人告别的诗句。

溪斋英泉是江户末期的代表性画师,画风妩媚,但尚未走向低俗。他笔下雍容华贵的花魁,呼应了江户末期的审美风尚。凡·高曾用油画临摹过溪斋英泉的《花魁》。美人画发展到后期越来越走向颓废和低俗,质量上也良莠不齐,便逐渐没落了。

总体来说,浮世绘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浮世绘画家对形与色的追求,和在构图上的不断创新,深深影响了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潘力说,“印象主义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将写实主义向自然主义转化,并走向象征主义,进而开启了通往现代艺术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迥异于欧洲传统艺术观念的浮世绘为印象派画家提供了将色彩、空间、造型诸因素抽象化和符号化的可资借鉴的途径,其独特的东方样式向欧洲艺术家启示了从观念到技法的解放。”以浮世绘为代表的日本主义对欧洲的影响从年开始持续了约半个世纪。

身处新加坡的读者朋友们,假如你错过了上半场“江户风情”浮世绘展览,现在去看,还有下半场。虽然本文中介绍的作品可能已经被另一批展品代替了,相信一定还会有新的惊喜等着大家。这场浮世绘的视觉盛宴真的不容错过。

(为了和大家更好地分享这些艺术品,在落笔前,我特意阅读了有关日本美术史和浮世绘的一些书籍,结合我在现场用手机拍到的展品,才有了这篇文章。本号更新不多,但很多读者不离不弃,在此特别感谢读者朋友们长期的支持。)

徐海娜

多謝您的讚賞和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vm.com/jnnzyf/12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