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分区法(3种):
①传统五叶分法。
②内、外腺分法。
③区带分法。
一传统五叶分法:Lowsley()根据胚胎组织学的研究提出,但“五叶学说”在出生后的前列腺中完全缺乏组织学依据。纤维内镜描述病变部位时仍常用,且对前列腺病灶的超声定位仍有较高参考价值。
前列腺分为:左侧叶、右侧叶、后叶、中叶、前叶。
①左、右侧叶:最大,增生多发部位,增大易压迫尿道→排尿困难。
②后叶:癌好发部位。
③中叶:若发生增生,向上突入膀胱腔→尿道内口后唇隆起→影响排尿
④前叶:甚小,无重要临床意义。
二内、外腺分法:Frank()根据组织学特点提出应分出内腺和外腺两部分。内腺是指尿道周围腺和黏膜下腺,外腺是外科包膜以外的大部分腺体。内外腺学说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可能更加符合超声影像学的实际情况。
(1内腺/移行区;2外腺/周围区)
①内腺→前列腺增生好发部位
②外腺→肿瘤好发部位
三区带分法:McNeal()根据多年临床病理和组织学研究,提出前列腺组织分区的全新概念:将前列腺分成为腺性和非腺性组织。腺性组织又分3区,即移行区(相当于内腺区)、中央区和周围区(相当于外腺区);非腺性组织为前纤维肌肉基质区。McNeal的分区概念成为前列腺疾病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组织学基础。
(TZ移行区(也称“内腺”);CZ中央区,PZ周围区(二者合称“外腺”):
UR前列腺尿道(细管状,其外周的套筒状代表“尿道周围腺”),SV精囊腺
)
①尿道周围组织→对性激素敏感,增生好发部位。
②移行区(带)→增生好发部位。
③周缘(围)区(带)→仅对男性激素敏感,癌好发部位(70%)。
④中央区(带)→癌好发部位(8-10%)。
⑤前纤维肌肉基质区:既不发生癌种,也不发生增生。
(引自《现代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张武)》《超声诊断临床备忘录(第二版)(杜起军崔立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雪山青松整理,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您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您点赞、收藏、分享,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