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
“百岁老人话百年历史”
调研初心
01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经管院和园林院的同学希望通过“历史之窗”——农村的老人,了解农村在党的带领下的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繁荣进步、百年成长足迹,进而了解祖国的发展之路,全面理解伟大祖国何以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到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除了从书中了解相关的历史变迁,更应该选择去人民群众中倾听他们的生活心声。通过“望”、“闻”、“问”的方式将书中所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期对国家进步、人民生活改善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西部的浪潮中,思南县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县内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居环境都有重大改善。一方面,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与之前大为不同。他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等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的整体改变,空心村现象也越发突出,在思南县也存在这样的状况。调研团队深入思南县城的红旗村,围绕村庄及周边的情况做深入了解,企图勾勒出一个现代农村的真实面貌。
调研走访
02
在到达红旗村的第一天,团队成员对村内的风貌进行了初步了解,出乎意料的是,这里村容村貌整洁,随着户户通政策的落实,村级道路的硬化美化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除此之外,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成片的茶田。经过走访了解到,村里90%的土地都流转给茶叶老板种上了茶叶,茶叶品种包括龙井、竹叶青等。而土地流转后,村里年轻人的身影也更少了。
第二天,团队成员去到许家坝街道赶集,对于村庄老龄化空心化的现象有了更深的感悟。走在许家坝的街上,看到最多的是老人。整条街上活动的人中85%的是老人。他们形形色色且神情各异。于是后边的几天,我们采访了老人,希望在他们的身上得到答案。
走访对象
将勤奋写进了人生程序的外婆—任远珍
她曾参加过第一次上山下乡支援,去铁路上帮忙开凿隧道。那时去那里的动力是一个月有42斤大米可以吃。她不会刻意去争什么,当村干部说她的低保名额分给了别人,她说:她现在还能动,能照顾自己,是该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在我们爬山过程中婆婆对我们说:活动,要活就要动。这句话不禁让我们这些梦想去做“躺平族”的年轻人小脸一红。勤劳善良是她鹤发童颜的秘诀。
从婆婆那我们了解到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说以前采用生产队制,大家集体干活,各家自己吃饭,口粮按人头分配。为了贴补家用,她和爷爷总是起早贪黑,趁着天还没亮便起床用船运河沙,等到大家上工时再一起去。夜里也是会加班到半夜。那时没有照明的电筒,在河面上只能凭借月光判断方向,滑动艄杆。经历过年的饥荒,看到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路过很多房子都是空的,进去问水喝都不见人影。如果不知道婆婆曾经亲历过这些事,可能不能很好的理解她总是舍不得把剩菜剩饭倒掉,就算后来不挨饿了,还是会每顿煮一两个红薯混着米饭一起吃。
婆婆说起以前交通不便,走路三五小时都是正常事。那时要是有人办酒席,需要派一个人去到重要亲戚处带信,把日子确定了,不管天晴下雨都会赶着去。等到人到齐了,才开始相应的仪式。因为这样的现实情况,那时候的人们吃酒席都会在主家住宿。村里人有的抱被子、有的出床、还有的把堂屋收拾出来,大通铺就准备好了。正是这样的条件,让人们的感情联系也更深,虽然见面次数可能不多,但每一次见面都值得珍惜和回味。
说起现在的生活,婆婆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共产党好啊,让大家现在都能吃饱饭,我是从没想过自己能过今天这种生活的。国家还要拿钱给你,生病了有报销,还有医生下乡来统一检查身体。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调研感悟
03
淳朴可爱的老人讲述他们经历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精神的力量。更让我们团队成员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农村,就实践地的农村。
红旗村的村民友善待人,乐于助人。从他们平日里聊天的状态可看出,大家对生活更多的是满意与幸福,鲜有抱怨和不忿。平时该上班时上班,不上班时大家会聚在一起打牌娱乐。他们打牌不赌博,不需要用钱来刺激便已快乐和满足。在与村内老年人访谈过程中,我们也被他们的真善美所打动。淳朴善良的村民总是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我们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奋斗中的幸福,是青春在梦想中的坚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时间总是奋斗者最好的见证。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目前思南的农村现状,从人、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对农村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对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有了一定的了解,真切的感受了思南农村人的生活。这让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体悟,对生活的多面性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在这些老一辈的爷爷奶奶身上汲取了奋斗的力量!
1
END
1
图文
付天琴、张文瑞、钱海东
编辑
顾一璐
出品
经管院学生会新闻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